2015年07月22日 来源:东台新闻网
上半年,我市新增土地流转面积4.3万亩,主要流转给专业大户、家庭农场、土地股份合作社,新增土地合作社6家,累计达366家,入股成员达39883个,新增家庭农场50家,累计达186家。
时堰镇金秋家庭农场、树智粮食种植家庭农场、宝伦粮食种植家庭农场和溱东镇大平粮食种植家庭农场,是我市最早进行工商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。几年来,农场经营者不断提高种植经营水平。树智、宝伦、大平家庭农场的经营者以前就是种田能手,大平家庭农场经营者2012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评为种售粮大户,成立家庭农场后他们更加注重接受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,促进农业科技成果不断转化,使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、集约化、商品化的特点凸显。四家家庭农场经营范围均以传统的稻、麦等粮食种植销售为主,耕、种、收适宜机械化。目前,这几家农场均装备插秧机、收割机、抽水机等农业机械装备。
据了解,金秋、树智家庭农场的土地来源为原连片大棚种植西瓜退包的土地,其中金秋520亩,树智584.6亩。宝伦家庭农场的土地来源为农户流出的土地,地块较为分散,共180亩。大平家庭农场的土地来源为集体预流转的土地和农户流出的土地共440亩。四个家庭农场平均每年的纯收入都在20万元以上,高的达30万元。
梁垛镇小樊村八组的樊丽华2001年毕业于盐城市农业学校,对农业情有独钟,于2014年6月份开始流转土地60亩进行水稻种植,他结合自身所学知识,使水稻平均亩产达1164斤,去除所有成本后,实现净收益28000元。这季水稻种植,让他增强了进行规模化粮食种植的信心。在2014年10月底,他又流转了268亩土地,并成立了梁垛镇绿色农华粮食种植家庭农场。
樊丽华说,现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少,一般老百姓农业种植水平不高,在农药化肥过度使用、土地零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,农村土地利用率不高,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,农产品质量不高,作为一名农业学校毕业的80后,他准备继续流转土地进行规模化农业种植,把零碎土地集中成片耕种,并试验进行小规模设施农业蔬菜种植,探索和积累一些实际操作经验,带动更多有能力的老百姓共同致富。樊丽华绿色农华粮食种植家庭农场的发展,是我市众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一个缩影,新型经营主体的不断壮大,有效解决了土地分散经营、效益低下、风险高的矛盾,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。
今年以来,我市不断健全土地流转工作机制,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。各镇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土地流转有形市场,硬件设施达到“三室一厅一平台”,即有办公室、交易室、档案室、服务大厅、信息发布平台,软件方面构建两个服务组织体系即服务中心、有形市场,健全信息发布、合同鉴证、纠纷调处、档案管理四项制度,各村设立土地流转代理员,定期收集传递土地流转信息。通过不断健全完善土地流转服务组织体系,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,促进土地流转。
同时,规范土地股份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的组建和运行,要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成员(代表)大会,重大事项实行民主管理;按要求建账核算,设立成员账户,按规定分配盈余,按章程进行二次分红,使土地股份合作社制度更健全,运行更规范,机制更灵活,管理更民主,效益更明显,分配更合理。协调东台农村商业银行、农业银行、稠州银行、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农委、气象等公共服务部门,及时为家庭农场提供信贷支持和生产技术、农情信息、天气等方面的服务,推动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。同时加大对专业大户的全面服务,帮助他们培大育强。
市委农办负责人表示,为保证农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不断壮大,今后将更加注重培养新型职业农民,支持中高等学校毕业生、退役军人、返乡农民工兴办家庭农场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吸引更多的种田能手从事农业生产。将各种惠农强农政策落到实处,积极扶持土地股份合作社、家庭农场、专业大户发展。创新农村信用担保方式,扩大有效抵押品的范围,引导鼓励农村信用社、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支农、惠农力度。加强农田道路、桥梁、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,方便田间作业,推动土地流转,加快发展高效农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