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3月14日 来源:新华日报
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是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讨论热点,也是南京农业大学教授、金善宝农业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周应恒最近研究的重点。
在他看来,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当务之急,是稳步推进建立以市场定价为基础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。改革势必对我国农民,尤其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构成较大冲击,出现农民增收难的“阵痛”。
周应恒认为,处在过剩背景下的主要粮油产品价格逐步市场化,短时间内将出现下跌,直接减少种植农户的农业经营收入,并会造成土地流转费用降低。尽管政府采取“市场定价、价补分离”的政策,提高农民收入补贴水平,但补贴并不能完全抵偿农民的损失。并且,从托市机制转变为市场定价机制,农产品价格波动将会扩大,农业的经营风险将会提高。去年以来部分地区粮价大幅下跌,不少种粮农户因此收入下降,部分规模经营主体甚至弃耕跑路。
确保农民收入稳定,已成三农政策的头号目标,这事关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。他为实现农民增收提出以下建议:
发展适度规模经营。依靠科技创新,促进农业提质增效。政府应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,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,避免简单化的行政命令,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创造力;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条件,推动科技推广应用,提供市场信息引导、建立金融支持与风险保障等措施,支持农业结构调整,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。
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。推进农村电商发展,加快发展现代食品产业,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,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;鼓励农民创新创业,扶持农业新产业、新业态,为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创造空间。
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。通过农村集体资产的量化折股、确权赋能,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,为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奠定坚实基础。
确保农民务工收入增长,仍是确保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基础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,加快进城农民工市民化的同时,开展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,拓展农民工就业市场,保障公平就业,保证其工资及时兑付等基本权益,促进农民非农收入的持续增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