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台市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
东台市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
全文检索   
订单农业带动结构调整 三大板块催生规模效应 南沈灶镇片片有亮点村村显特色
发布时间:2017-05-04     浏览次数:     来源:

东台日报 报讯(记者 叶东升 张佳 通讯员 曹燕妮 徐良观)连日来,晴好天气助推大棚青椒大量上市,位于南沈灶镇贾坝村的瓜果蔬菜购销中心,每天上午门庭若市。

一边是村民们满载着青椒等待出售,另一边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卡车排着队等待取货。站在宛如小山般青椒堆前的王亚平,趁着记账的一会空闲向记者介绍,以前村里的农户都种植玉米、麦子、棉花等作物,现在家家户户种起了大棚青椒,收入可观多了。

“是啊,过去种粮赚不了多少钱,好在我们种植了一些蔬菜,合作社以保底价收购,销售也不用愁。”一旁的几位村民听见了我们的谈话,纷纷为订单农业叫好。

“我家里现在一共13亩地,有3亩种的是大棚青椒,在家一算账收入差距很明显啊。”村民陈康介绍,去年青椒的市场行情不错,亩收入能达到上万元,但去年麦子收购时节却遭遇连续阴雨,能保本就算不错了。今年的蔬菜行情虽然不及去年,但当地大棚青椒生产已形成规模,仍然受到全国各地农贸市场的欢迎,亩收入也有七八千元。

南沈灶镇现有耕地8.7万亩,常年种植大小麦、油菜、水稻、玉米和特经蔬菜。近年来,该镇不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,推动生产要素流转和集聚,依托“基地+农户+农民经纪人+企业”模式,积极发展订单生产,加快特色农业发展。如今,全镇农业生产种植基本形成了东、中、西部“三大板块”。东部以贾坝村为中心的大棚青椒、西甜瓜生产基地,覆盖万桥、李灶、天鹅、唐西等村。中部以兆丰村、常灶村为中心的荷兰豆、雪菜、红苋菜等生产基地,覆盖晨光、东刘、新丰、包灶、金星、陈等村。西部以才琴村、安云村为中心的万亩高产粮食生产基地,覆盖港桥、大桥、庆丰等村。农业生产形成了片片显亮点,村村有特色的生动局面。

这些天是包灶居委会等邻近几个村的村民最忙碌的时候,因为他们每天都要起早采摘荷兰豆。别看这小小的荷兰豆不起眼,它却是欧美和日本市场上抢手的速冻蔬菜之一。

十几年前,包灶居委会陈慧芳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华引入荷兰豆进行种植,从当初的500多亩种植面积发展到今天的15000亩。近年来,随着安徽、浙江生产基地的逐步萎缩,东台已经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小白花“成驹30”荷兰豆生产基地。港桥村1组丁荣祥每年种植荷兰豆都套种春玉米,5月底荷兰豆采摘结束,正好春玉米进入生长期,两不耽误。

记者了解到,刘华每年向农户提供荷兰豆种,免费发放荷兰豆专用农药,保证荷兰豆质量达到出口标准。同时,他积极与福建、浙江、安徽、山东等地的速冻企业达成合作,确保了荷兰豆价格稳定。像丁荣祥这样通过种植荷兰豆提高收入的农户今年就新增上万户。除了青椒、荷兰豆走俏国内国际市场,万年青菜薹、红苋菜、黄秋葵、荠菜等蔬菜也纷纷涌入市场,成为支撑该镇农户增收致富的“半边天”。

推进农业结构调整,该镇农民经纪人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。目前,全镇现有农民经纪人140多个,其中有影响的达50多人。为了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,该镇注重发挥农民经纪人的作用,鼓励引导具有经营头脑的农民充实到经纪人队伍,通过他们架起通向市场的“金桥”,带动农民发展订单农业。同时,对于农民经纪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,积极创造条件,在政策、资金及法律服务上加大扶持力度,不断优化农民经纪人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。